市自然资源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16 17:16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3-07-1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3056
- 责任部门:
九江市自然资源系统对标中央、省里要求,按照省厅部署,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紧扣年初确定的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意识,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现将上半年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特色亮点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1.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根据部、省工作部署,我局推进开展了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形成了市级规划成果,2023年3月,通过了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2023年5月,通过九江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期间,按照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要求再次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结合相关会议意见和省厅补充技术规定,修改了规划成果。2023年6月7日,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后结合专家及省直部门意见与有关市直部门再次对接,并对规划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二是推进了各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了市县规划编制工作机制。目前,各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形成了规划成果,完成了规划公示听证、专家咨询,通过了县级规委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6月26日至27日召开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现全市10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通过专家评审。
2.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今年2月,我局下发了《关于当前我市村庄规划工作推进重点任务的通知》,对当前我市村庄规划编制、审批要求和规划编制计划制定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根据省、市工作部署,我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确定了今年的村庄规划编制计划数量为181个村庄,其中包括尚未完成的市定“十四五”重点帮扶村41个,传统村落2个,其他有条件需求的村庄138个。
3.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九江市中心城区已编制25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了控规全覆盖。今年,根据城市发展以及服务市政府的重大项目建设和土地收储工作需求,先后开展并完成了八里湖北片区、城西港区一期、城西港区三期3项控规局部调整和十里片区、浔阳路片区、八里湖新区、城东港区工业基地、赛城湖新区5项控规共5次控规动态维护工作。
4.相关专项规划。一是开展了《环庐山区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组织编制了《环庐山区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前期历经多轮多次的征求意见和修改,现已形成规划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和2023年九江市第一次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二是开展了《九江市总体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编制。前期历经多轮多次的征求意见和修改,现已形成规划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和2023年九江市第一次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三是推进开展了城市绿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区绿线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均已形成规划初步方案,正在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衔接,深化完善规划成果。
5.城市设计。一是推进开展了八里湖蛟滩片区、南浔铁路九江火车站历史文化风貌区、汽车工业园周边区域、庐山站周边区域、高铁新区狮子组团和沙阎路两侧区域城市设计6个城市设计,已形成规划方案,并向相关辖区政府和部门进行了五轮汇报(部分成果经过了六轮汇报),正在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完善。二是推进开展滨江路沿线城市天际线改造规划研究、八里湖北岸城市天际线改造规划研究、环庐山城市天际线研究,已完成项目采购招投标,正在开展规划初步方案编制。
6.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根据部、省工作要求,我局推进建设了九江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通过项目验收,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基于“三个版本三朵云”思路,建立了九江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包括现状、规划、管理、社会经济等四大类数据共计621项图层;搭建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专网版、政务外网版、互联网版,打通了与江西省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九江市一体化政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等数据链路,目前正在完善相关数据建设。
7.项目审批和建设用地规划符合性审查。一是办理了修水县渣津镇液化气站搬迁项目、江西九江瑞昌南阳110kV变电站35kV送出工程、大唐永修江夏光伏送出工程、九江永修县吉山风电场-吴城35千伏送电工程项目、S221修水界下至杭口镇段公路改造项目、S214马都线彭泽南阳至东风段公路改建工程、修水大湖山风电场项目、都昌西源35千伏输变电工程、都昌万户35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2个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涉及面积2053.19亩。二是办理了31个用地批次的建设用地报批规划符合性审查,涉及面积8886.41亩。办理了8个临时用地项目的规划符合性审查,涉及面积519.29亩;三是办理了德安县、经开区等7个土地成片开发方案,涉及面积8475.97亩;四是办理了S209彭泽县东升段升级改造工程、彭泽县天红核科技研发中心、德安县河东大道新建项目等3个独立选址项目用地报批规划符合性审查,涉及面积6093.03亩;五是办理了4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开发项目规划符合性审查,涉及面积321.14亩。
(二)土地要素保障
1.1-6月份,已参与市级审查用地批次数53个,总面积10898亩,拟使用新增用地计划数10000亩,其中纳入国家计划保障范围的报批面积6116亩,拟使用国家配置计划5485亩。七月份,预计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量8018亩,其中拟使用国家配置计划944亩,拟使用地方计划7074亩。
截至6月26日,全市已消化批而未用土地4797亩;已供应2009-2022年度批而未供土地11622亩;处置闲置土地938亩。通过消化存量产生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4475亩。预计7月份可继续通过消化存量产生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
2.2023年拟编制成片开发方案数量及进度推进情况。2023年1-6月,市局组织召开了《德安县2023年第一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德安县2023年第二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修水县2023年第一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修水县2023年第二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彭泽县2023年第一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省级九江石化产业园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等七个方案的市级初审会,经有关科室联审,所有七个方案全部通过初审,初审通过后,我局将方案报送至省厅,请求省厅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方案予以论证。
截至6月底,《德安县2023年第一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德安县2023年第二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修水县2023年第一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修水县2023年第二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彭泽县2023年第一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省级九江石化产业园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等七个方案已经省厅专家论证会予以通过,方案修改完善后,各地方政府正在通过县、市、省政府层面逐级报送等待批复。目前,《修水县2023年第二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4年)》《德安县2023年第二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两个方案已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复,可以按计划开始组织实施。
(三)耕地保护
1.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耕地保有量目标为385.93万亩。根据2022国土变更调查“一上”成果,我市耕地面积394.05万亩,已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
2.耕地恢复情况。依据最新变更调查成果,目前与上一轮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存在62.99万亩缺口。我局将积极稳妥推进耕地恢复,按照国家即将下达的耕地恢复有关工作的部署,在调查摸底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规范有序推进“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属性地类的复耕复垦。
3.耕地占补平衡情况。一是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存情况。截至目前,全市指标库存:耕地数量9703亩、水田指标13126亩、粮食产能1844.32万公斤;二是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土地开发立项5293亩,已实施1148亩。旱改水立项6513.54亩,已实施2115亩。新增耕地已完成报备入库3544亩,其中水田3350亩,另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入库3987亩;三是补充耕地问题项目整改情况。我市需整改补录项目共计140个,耕地数量1.91万亩,水田规模3.17万亩。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63个,耕地数量0.5万亩,水田规模0.76万亩;未整改到位77个,耕地数量1.41万亩,水田规模2.41万亩;四是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上报省市审批共15个批次,总面积7699.48亩,其中占用耕地1960.12亩。所占耕地均已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控系统挂钩落实;五是补充耕地示范项目建设情况。为贯彻落实《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高质量推进补充耕地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赣自然资办函〔2021〕178号)文件精神要求,推广各地区补充耕地的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做法,目前我市有六个县(市、区)主动向市局报送七个示范项目,分别是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共青城市、柴桑区;六是跨设区市指标交易需求情况,九江市无此项情况。
4.耕地进出平衡情况。根据我省《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意见》要求,县级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编制。目前我市有耕地保护任务的12个县(市、区)均已完成2023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的编制工作。据统计,全市2023年计划转出耕地1852.71亩,转进耕地5875.7亩。在方案中对2021年度、2022年度发生的耕地流失问题未整改到位且未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的,也一并纳入2023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中。我局将积极推进、落实督导职责,严格把好耕地转进地块的恢复质量关。
5.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改工作情况。制定了全市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工作开展,组织所辖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召开了专项行动部署会,调度专项整改工作。截至目前,耕地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图斑3513个,面积为6759.02亩;202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问题,已完成整改图斑5个,面积19.37亩;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问题,已完成整改图斑232个,面积5031.02亩;补充耕地问题,已完成整改图斑72个,面积20127亩,设施农用地问题,已完成整改项目45个,面积222.66亩。
6.设施农用地情况。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动设施农业用地核查举证工作,市自然资源局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印发了《关于2022年度设施农业用地问题项目整改及2023年度设施农用地疑似问题自查情况的通报》,通报了对2022年问题项目整改和2023年疑似问题自查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工作要求。根据省厅下发最新的设施农用地整改问题清单2022年度设施农业用地省级抽查九江市发现问题项目62个,用地总面积327.08亩,占用耕地101.03亩。截至5月底各县(市、区)自认已整改到位项目45个,用地总面积222.66亩、占用耕地80.22亩,已整改完成率按项目个数、面积分别占问题项目个数、面积的72.58%、68.08%。
(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
按照往年省厅下达的任务数及市政府印发的《九江市存量土地消化及工业低效土地整治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任务目标数,我局对全市2023年批而未用、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具体项目、涉及面积数进行了摸底,2023年全市已落实项目地块的批而未用土地25183亩,批而未供土地26961亩,闲置土地4312亩,并针对具体地块制定了详细的处置措施及完成时限。
目前,我局已根据省厅下达的任务比例将省定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5月1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存量土地消化“三项处置”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6月26日向各县(市、区)政府发送了工作提示,对“三项处置”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措施制定及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五)地质找矿
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近期中央财政拟投入200亿元在全国部署一批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项目,结合我市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地质找矿潜力、开发利用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我局会同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编制了《九江片区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报告将铜、锡、钒等矿种作为九江新一轮找矿重点勘查矿种,共申请找矿经费7000多万。目前《报告》已通过省厅评审,并于4月初报至自然资源部终审。
(六)矿产资源管理
严格按照建设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山社区和谐化的“五化”要求已创建绿色矿山20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9个、市级1个。其中,我市彭泽县江西长峰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优秀绿色矿山典型案例报自然资源部。
制定《关于印发规范项目建设范围内砂石土处置指导意见的通知》,建立项目砂石土处置长效机制,指导各县市区规范项目砂石土处置。
(七)生态保护修复
根据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图斑核查结果,我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数979座,损毁矿山面积43932.31亩,恢复治理面积40688.25亩,修复率92.62%,完成进度全省第一。其中,2023年1至6月修复废弃矿山面积782.74亩。
(八)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1.不动产登记方面。2023年1-6月不动产登记业务数量累计249448件,其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办理量418宗,使用权面积12589108.31平方米,涉及金额603957.85万元;新增商品房不动产登记办理量58522宗,建筑面积7474793.79平方米,涉及金额3877582.28万元;存量房交易登记办理量13353宗,建筑面积1625377.93平方米;抵押登记办理量63517宗,抵押金额7360789.51万元;林权登记办理量3606宗;集体建设用地登记数量历年累计6274宗。
2.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方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单元总数183个,已完成调查确权单元182个。
(九)自然资源执法检查
1.九江市国家自然资源南京督察局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2020年及以前督察反馈未整改到位问题64个,面积1054.1亩,其中耕地面积237.81亩(含永久基本农田0亩),截至2023年6月底,已整改到位10个,面积129.56亩,其中耕地面积47.93亩(含永久基本农田0亩),未整改到位54个,面积924.54亩,其中耕地面积189.88亩(含永久基本农田0亩);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376个,面积6849.73亩,其中耕地面积5540.3亩(含永久基本农田1172.28亩),截至2023年6月底,已整改到位236个,面积4655.06亩,其中耕地面积4019.11亩(含永久基本农田619.88亩),未整改到位140个,面积2194.67亩,其中耕地面积1521.17亩(含永久基本农田552.40亩)。
2.九江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有关情况。按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补充摸排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抓具体,强化摸排,分类施策。本次补充摸排国家共下发我市图斑81609个,市级已全部完成非住宅类房屋补充摸排和系统填报工作。目前,省厅还在对我市摸排成果进行审核,市级根据省厅反馈审核意见补充完善相关佐证材料,做到完成一宗、上报一宗。
3.九江市2023年卫片执法工作有关情况。土地卫片方面:今年以来至2023年5月20日,部下发我市土地卫片执法图斑2847个(经拆分合并为3971个),涉及面积43692.81亩、含耕地11650.02亩。截至目前,合法用地1517宗、面积21600.17亩、含耕地7158.4亩;其他用地1669宗、面积16942.56亩、含耕地3644.45亩;违法用地785宗、面积5150.08亩、含耕地847.17亩。违法用地中,涉及存量非农建设违法用地258宗、面积1199.59亩;涉及非粮化违法违规用地163宗、面积1251.22亩、含耕地644.35亩;涉及新增非农建设违法用地363宗、面积2699.27亩、含耕地202.82亩。矿产卫片方面: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共下发我市矿产卫片图斑36个。经实地核查和初步判定:合法图斑11个,伪变化图斑23个,违法图斑2个.违法图斑均已立案,正在查处中。
(十)国土调查
截至目前,13个县(市、区)均已提交国家核查,各县(市、区)在关注核查进度查询系统,按国家日期配合开展互联网+在线核查。
(十一)测绘地理信息
2021年4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九江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并一次性下达了“十四五”基础测绘项目经费2935万元,分5年实施。其中2022年基础测绘工作在去年7月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022年11月15日技术承担单位提交基础测绘成果至我局,2022年11月22日完成省厅项目成果质量初检,目前已完成验收。其中,2023年九江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项目于6月5日完成公开招投标,6月21日签订技术服务合同,6月30依照合同日完成资金预拨付,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九江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去年投入263.88余万元用于自然资源遥感数据统筹及应用服务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接收部省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推送的遥感影像数据612景、合计676.53GB,实现了2米级数据半年度覆盖全市域;根据自然资源各业务部门的卫星应用调研需求,按需采购了一年四个季度的全市域亚米级高精度影像数据用于执法监督、生态修复等业务应用;另外根据九江市自然资源局、九江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全市航空港航天遥感影像资料使用的通知》,已向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消防支队等有关部门提供免费的遥感影像资料服务。今年的天地图更新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交付给省卫星中心第一批更新数据,并通过质量检查。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卫星中心县级节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开通16个县(市、区)卫星中心县级节点。
二、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情况
近年来,九江市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紧跟省委省政府、省厅党组决策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矿山出让、开采和治理、矿业发展等问题,探索建立净矿出让、绿色矿山创建、矿石廊道专线运输、矿石码头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全链条管理模式,开辟了一条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矿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得到了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一是扎实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
按照试点实施总体方案,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任务,重点围绕国家方案提出的创新所有权管理方式、省试点方案明确的自然资源“储赋能”亮点特色工作,集中发力,力求突破。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通过自然资源资产整体出让,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实现由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的转化。
一是基础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最美岸线”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并将其纳入“一张图”系统,完成了市级清单范围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确权工作并将资源分类上图。
二是相关制度科学制定。建立九江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出台管理办法、制定交易规则、规范交易流程,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让提供平台和制度保障。
三是专题研究持续推进。联合高校开展课题研究,包括自然资源资产全要素收储与赋能研究、自然资源资产全要素市场交易机制研究、自然资源资产全要素价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资源资产银行创建与运作机制研究。
四是自然资源资产成功交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成果,对八里湖等六宗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15年用益物权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交易系统成功出让,成交价287,300万元,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是自然资源资产登记颁证。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以拍卖的方式将八里湖等六宗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出让。为维护受让人财产权益,满足企业抵押融资需求,部权益司专题讨论九江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登记颁证事宜。经研究,拟发放《土地使用权证》。
六是收益分配机制初步建立。按照“市县联动、统一交易、收益分成、责任共担”的原则,建立有利于地方发展的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科学设置分配比例,其中少部分收益由市级统一调配用于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修复,大部分由县级统筹使用服务地方发展
七是全面扩大试点工作的范围。充分借鉴前期实践做法和经验,由点及面,在空间全面扩大试点工作范围,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积极性;在领域上,逐步从水资源拓展到森林资源,探索各类自然资源变现。当前,修水县黄沙港林场、茅竹山林场及五个采砂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让事宜正在有序推进。
八是加大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力度。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利用司、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国土空间勘测规划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来浔实地调研指导;2023年6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明确提出:“17.探索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标志着“九江经验”被自然资源部吸收,转化形成制度性成果;提炼出了一套“编制清单-储备赋能-规范交易-明晰产权-分配收益”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操作模式,形成了一份典型案例,正在组织报送至自然资源部。
二是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指导试点地区制定工作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市武宁县作为我市唯一试点县入选部试点名单。按照自然资源部方案试点实施步骤,目前武宁县已正式部署启动该项试点工作,6月6日以县政府名义印发《武宁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县域范围内178个行政村已启动村庄规划编制,计划今年编制完成83个,已完成9个。对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求的行政村村庄规划,计划在三季度完成编制。
三是持续加强土地二级市场建设
2021年4月13日经九江市自然资源局2021年第3次局党政班子会议通过,正式启动《九江市土地二级市场网上交易系统建设》项目,项目于2021年6月4日完成招标,确定中标单位为深圳市壹平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12月完成项目验收。该项目由我局所有者权益与开发利用科牵头,储备利用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档案馆负责协调平台软件技术和网络建设。
抓实项目建设,全省第一个建成市级二级市场网上交易系统。九江市房地一体化二级市场网上交易系统已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上线,该系统实名注册用户可免费发布交易信息,可查看交易计税标准,查询土地、不动产信息并具备买卖网上签订合同功能,以信息服务为切入口,规范二级市场交易行为目标,开展网上交易,推进多业务一网通办。该系统率先对接打通赣服通平台,以赣服通平台作为身份认证及登录接口,实现了安全便捷的注册及接入方式,同时为今后实际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用户支撑。
强化功能模块,探索房地一体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在扎实推进土地二级市场建设的基础上,进而推进“二级市场+”理念,创新增加不动产二级市场交易模块,实现从交易到发证全闭环管理。不动产二级市场网上交易模块,可实现买卖双方线上交易业务,卖方通过不动产网上交易系统录入房产信息,交易中心组织核验并发布卖房信息,购房者通过不动产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线上抵押贷款业务,包括公积金、组合贷款(公积金+银行)、银行商贷,线上签订合同,线上过户,线上办理不动产证书,真正做到买卖双方“最多跑一次”,乃至最终实现“零见面办业务”,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
扩大平台应用,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专业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交易平台。我市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不断探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交易平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制度,在20余天内完成了对我市自然资源资产网上交易系统的一次全面升级,在率先开启“房地一体化”网上交易模式后,再次全国首创建成覆盖全市、主体明确、规则统一、便捷高效的九江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交易系统及交易制度,满足自然资源全品类、“一站式”“全流程”的网上交易。
2022年12月28日上午10点顺利成交“第一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网上交易,本次交易的成功,标志着九江市开展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四是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我市瑞昌市桂林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第一个通过省级审查,已报自然资源部备案,目前项目正在实施,其中第一批土地开发正在实施面积335.49亩,另10.51亩施工过程中因其他原因放弃;第二批土地开发396.64亩,石山村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182.21亩已完成方案评审,正在进行立项报备;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增减挂项目313亩,正在预备进行第二次评审。湖口县均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并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省级踏勘。目前已完成全域内旱改水立项1800亩,正在组织外业施工中,开工建设面积700亩;5月17日政府下达批复均桥镇土地开发154亩立项工作,正在组织外业施工;均桥镇增减挂项目正在组织立项117亩,已通过专家评审工作,正在市级联审;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并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省级踏勘,目前土地开发已立项275亩,旱改水项目已立项350亩,增减挂项目已立项310亩;武宁县灃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并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省级踏勘,目前土地开发正在立项161亩,增减挂项目正在立项105亩。
五是探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
我市高度重视探索建立“田长制”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领导赴岳阳市学习“田长制”制度建立,现已草拟了《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初稿)》,正在根据即将出台的《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市政府审议。
六是持续做好“江西调查云”推广应用
九江市自然资源局继续将“江西调查云-用地选址”APP作为2023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按照“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原则,精心部署、持续发力。
一是高度重视,压实责任,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宣传推广工作专班,各县(市、区)参照执行,明确专人负责,细化宣传工作任务,划分网格单元,明确具体联络员。二是会议部署,组织培训,召开宣传工作动员部署会,组织县(市、区)局、基层所人员针对软件操作,可能遇见的问题等进行技术培训。
三是创新形式,周密部署,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媒介等线上方式进行大面积铺开,通过深入乡镇、村组、居民点等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入户讲解等方式进行重点宣传,并创新性地结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重点帮扶村,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小区、入商户,利用重大会议会前时间进行宣传等;
四是收集问题,及时跟进,安排专人负责对接,对各地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解答,对无法解答的问题第一时间与省厅专家及软件后台维护人员对接。各地积极反馈,结合具体实际,提出宝贵建议,并积极分享交流好的经验做法。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系统内人员下载人数2390人,社会群众下载人数10069人,总下载人数12459人。
七是深化“多测合一”改革
九江市将全流程“多测合一”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重点来抓,在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多测合一”改革的基础上,于2021年11月1日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到竣工验收阶段全流程“多测合一”,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厅和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
2023年3月23日,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工作的通知》(九自然资字〔2023〕6号)规范性文件,包括九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多测合一”测绘事项“一单清”表、“多测合一”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多测合一”作业指导书和“多测合一”测量成果报告模板。该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细化测绘内容,统一测绘标准,规范管理服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通过全程监管和指导达到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是达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多测合一”改革要求的最优解。
截至目前,我市共实施“多测合一”测绘项目263个,其中中心城区项目数为94个,“多测合一”项目实施率为100%。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积极稳妥推进全年工作。
一是加大规划管控力度。加快推进八里湖蛟滩片区等6个城市设计,滨江路沿线城市天际线改造规划研究、八里湖北岸城市天际线改造规划研究、环庐山城市天际线研究编制工作。加快九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九江市中心城区城市绿线规划、九江市城市绿道规划、九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提升办理出让、划拨用地手续审批效率,依托更新后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地审批,为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工程勘查办理临时用地审批,助力项目施工建设,同时依托临时用地信息系统做好临时用地项目监管工作。持续推进园区标准地供应,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通过明确制定用地标准和要求,提前完成园区各项评估,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建设速度和效率,力争实现园区100%工业“标准地”供应。
三是继续做好土地整治工作。加强调度全市补充耕地工作,协调各指导组指导好各县(市、区)完成年度补充耕地工作。督促做好补录和填报项目审核入库工作,争取指标应保尽保。督导各地做好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及后期管护工作。
四是持续推进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地方优势矿种,积极争资争项,为找矿行动提供政策支持,为矿产资源勘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力求找大矿、找富矿、找好矿,努力实现增储上产。
五是持续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工作。通过深入推进“委托代理制机制”试点助推转化“两山”理论双向转化新路径探索,在“第一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成功交易的基础上,梳理交易过程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探索各类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六是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对于我市申报的试点县,我局将积极做好上下沟通、衔接工作,在传达落实好上级指示精神的同时指导试点县做好乡镇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成果验收工作,打通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交易,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及时跟进试点工作进展,对于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将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有效破解试点重点难点问题,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提供有益经验做法。
七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局将继续对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和标杆城市经验做法,围绕“压缩时间、优化流程、降低费用、提高土地管理质量、提升便利度”5个方面强弱项、补短板,深化“一窗综合受理”“一站式服务”和“互联网+模式”,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持续擦亮九江不动产登记服务“金字招牌”,全力实现“登记财产”指标提档进位目标。
八是深入开展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我局将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重大问题加强督促指导,必要时实行挂牌督办;对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立改立成;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细化措施、限时整改;对整改不了的,该关停关停,该取缔取缔。把以往整治遗留下的历史问题、以往管得不好的矿山等等,作为整治重点,敢于动真碰硬,善于化解难题,通过这次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彻底解决。
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进一步对标中央、省、市要求,履行好“两统一”职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打造“办事不用求人的机关”,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作出自然资源部门新的更大贡献。